今年入梅來,杭州的雨一波接一波,一陣接一陣,而眼下延綿不絕的這一波,可能是持續(xù)時間最長的一次。
浙江省氣象臺監(jiān)測,前天,浙中北出現大雨,其中杭州、紹興、寧波一帶出現暴雨天氣。截至昨天8點,全省面雨量31毫米,其中杭州市44毫米。
這樣的單天雨量已經不算小了,更關鍵的是,雨還在一天接著一天下。昨天下午1點多,杭州市氣象臺發(fā)出了暴雨藍色預警信號,并特別提醒大家,“由于前期累計江水較大,請注意防范城市防澇、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今天,杭州的雨還是比較大,明天可能會小一點。
伴隨著雨水同時出現的,還有七月“罕見”的清涼氣溫。浙江省氣象臺提供了一組數據——
7月4日,全省平均氣溫21-23℃,5日繼續(xù)下降到18-20℃,最低臨安18.1℃,杭州城區(qū)19.0℃,約七成縣市破當地7月日平均氣溫最低紀錄;7月5日早晨最低氣溫,浙北大部地區(qū)只有17.0℃左右,20個縣市破7月最低紀錄。
昨天早晨,杭城最低氣溫17.6℃,為1951年以來7月第二低,最低為1974年7月1日的17.5℃。
省氣象臺專家分析說,7月4日起,浙江地區(qū)大氣中低層持續(xù)出現東北風或東風,從海上帶來比陸地氣溫更低的冷氣流,加上近期浙江多降雨,云系較厚,減弱了陽光的增溫效應,兩者共同作用,造成近期氣溫明顯偏低的主要原因。
另外,昨天下午5點起,全市所有避暑納涼點也關閉了,等到氣溫回升到32℃(含)以上且無惡劣天氣時,再恢復開放。
“三臺共舞”平均每年1.5次 今年“共舞”時間特別長
每年夏天,浙江總會迎來一段被臺風侵擾的日子。
歷史資料統(tǒng)計,1949至2014年,影響浙江省的臺風共有218個,其中登陸浙江的有42個,主要時間段發(fā)生在7-9月。
自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大陸近中心風力超過50米/秒的臺風共7個,其中4個是登陸在浙江省境內的,它們是5612號臺風“萬達”、0414號臺風“云娜”、0515號臺風“卡努”、0608號臺風“桑美”。其中,“萬達”和“桑美”都是超強臺風。
2000年以來的這十多年,是浙江登陸臺風最多、登陸強度最強的十多年,登陸浙江的臺風共有14個。
今年的“臺風季”剛剛開始,就是“三臺共舞”的復雜局面。
中國氣象局統(tǒng)計,從1949年至2014年的65年間,有近100次三臺風同時存在的情況,平均每年1.5次。但三個臺風同時存在的時間很短,最短的大約只同時存在幾個小時,而這次三個臺風共存時間之長,是比較罕見的。
另外,即使“三臺共舞”,只要各個臺風之間保持距離,那也不過是“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但這次“燦鴻”和“蓮花”離得很近,就會互相影響,出現“雙臺風效應”或“藤原現象”。這讓后半周的天氣更加撲朔迷離。
“燦鴻”“蓮花”兩個臺風可能同時影響浙江等東南沿海地區(qū)
比罕見的清涼氣溫更讓人不安的,是這兩天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活躍著的三個臺風:第9號臺風“燦鴻”、第10號臺風“蓮花”和第11號臺風“浪卡”。
三個臺風組團出現,有網友戲稱,“都快湊齊一桌麻將了”。
今年第9號臺風“燦鴻”,6月30日生成,7月4日晚上加強為強熱帶風暴級。昨天下午2點,在距離我國釣魚島東南方約203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近中心最大風力11級(30米/秒)。
中央氣象臺預計,“燦鴻”將以每小時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9日前后進入東海東南部海域,最強可達超強臺風級;10日前后,“燦鴻”將登陸浙閩沿海地區(qū),登陸強度為強臺風或超強臺風級。
今年第10號臺風“蓮花”,7月2日生成,7月5日4點在菲律賓呂宋島沿海登陸。昨天下午5點,中心位于臺灣省鵝鑾鼻南偏西方向約335公里的洋面上,近中心最大風力9級(23米/秒)。預計“蓮花”將以每小時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東方向移動,強度還將有所加強。
另外,昨天下午5點,今年第11號臺風“浪卡”在距離我國釣魚島東偏南方向約391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預計未來對我國海域無影響。
中央氣象臺說,臺風“燦鴻”目前距離我國較遠,還有足夠的成長空間,預計登陸前后強度強、體積大,帶來的風雨影響會比較強烈;“蓮花”雖然強度不大,但路徑多變,可能會在近海打轉或反復登陸,預計風雨的持續(xù)時間會較長。
目前預測,這兩個臺風會同時影響我國東南海域及沿海地區(qū),建議浙江、福建、臺灣以及廣東等地提前做好防臺各項準備工作。
中國氣象頻道氣象分析師信欣分析,目前來看,“浪卡”應該是個乖寶寶,被副高牽引,默默走自己的路。而“蓮花”在7月8日以后可能被“燦鴻”牽扯,路徑飄忽難定,大體趨向于臺灣和福建沿海。“燦鴻”未來趨向浙江和福建的可能性在加大,但目前形勢還不明朗,存在變數,東南沿海最好密切關注氣象臺的最新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