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萬州中山杉樹種消落帶長期蓄水淹沒試驗的成功,我市在長江三峽生態(tài)屏障區(qū)建設消落帶治理上邁出了堅實一步,未來長江沿岸有望“一綠到底”不留“邊角”。
三峽庫區(qū)消落帶治理,屬于世界級難題
眾所周知,在江河兩岸隨著水位漲跌,會有一層時而被水淹沒時而露出水面的岸帶,這就是消落帶。作為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之一,長江沿岸因為每年三峽工程蓄放水,庫區(qū)水位周期性大幅度的漲落,產生了大量的消落帶。
由于普通可保持水土的林木并不具備長期水淹浸泡的生長特性,且消落帶的土壤大多貧瘠,生存環(huán)境較為惡劣,加之為保護水質考慮不能施肥等因素的困擾,消落帶的栽種一直很困難。三峽庫區(qū)消落帶由于成庫面積大、水位落差大、季節(jié)性氣候反差大,其生態(tài)恢復與治理更是一個世界級的難題。所以,我們在坐船游覽長江時,經??梢钥吹浇秲蓚染o靠水面的部分,是光禿禿的裸露地表,與消落帶之上的郁郁蔥蔥形成了鮮明對比。
“萬州區(qū)位于三峽庫區(qū)腹心,水庫面積達100平方公里,庫岸線長度達到334公里,約形成23.435平方公里的消落帶,占重慶市消落帶總面積的8.08%,在區(qū)縣中排第六。對我們萬州來講,推進長江三峽生態(tài)屏障區(qū)建設,消落區(qū)治理無論如何是避不過去的。所以,自2002年起,我們就從南京引進了中山杉118個品種約2萬多株,陸續(xù)進行各種陸生、水淹等栽植實驗?!比f州區(qū)林業(yè)局副局長郭嘉向記者講述了引進中山杉的初衷。
六年水淹實驗成功,消落帶治理初見成效
考慮到消落帶治理的難度,萬州采取穩(wěn)扎穩(wěn)打的戰(zhàn)術,一步步由淺入深,首先在170米—175米水位區(qū)間進行試驗。“自02年引進中山杉,陸生(陸地生長)實驗成功后,從09年初,我們就開始了消落帶治理的試驗示范?!比f州區(qū)林科所所長任憑說。
“配合當時三峽水庫首次實驗性蓄水,我們林科所移植了208株中山杉大苗,在江邊170-175米區(qū)間進行淹沒浸泡試驗,經過四年的全淹沒、半淹沒以及露出水面等多種生存環(huán)境試驗,最終苗木保存204株,死亡4株,保存率達98%,且生長表現正常,無病蟲害,浪刷作用后的自身恢復能力較強。淹沒試驗取得了初步成功?!?br /> 2012年3月,萬州又在瀼渡鎮(zhèn)等地165—175米范圍內的消落帶上,栽種了500畝的中山杉試驗示范林,分別栽種了米徑8cm、4cm、2cm的苗木,探索不同地形淹沒條件下,大中小苗的生長存活情況。
任憑告訴記者:“每年,我們都對這些中山杉的生長情況進行監(jiān)測。在中山杉栽種的近六年時間里,每年蓄水期,中山杉都會被全淹沒(即完全浸泡在水中,無任何水面露出部分),時間最長的達到近5個月。從監(jiān)測情況來看,大部分苗木生長情況良好:僅靠近165水位線附近的小苗存活率稍低,其他中大苗及高層的小苗均生長正常,苗木總保存率達到80%以上。這標志著中山杉在消落帶165—175米間的栽種試驗,取得了初步成功,基本達到成林條件。我們的消落帶治理試驗性嘗試初見成效?!?br /> 未來江岸可一綠到底,消落帶亦會變成增收帶
俗話說“好名四方揚”。萬州對消落帶治理的創(chuàng)新嘗試,中山杉樹種的栽植成功,自然也得到了周邊”鄰居們“的認可,紛紛前來引進樹種。據了解,2015年,萬州共銷售苗木10萬株左右,其中萬州本地項目栽植4萬株,向江西鄱陽湖銷售苗木4萬株、湖北荊州1萬株,并向開縣、云陽銷售苗木5000多株進行栽植淹沒浸泡試驗。
“之所以中山杉會被大家廣泛引進栽培試驗,除卻中山杉消落帶生存的強效表現外,其所具有的較大經濟價值也是不可小覷的因素?!比f州區(qū)林業(yè)局造林科副科長李平向記者講述了中山杉暢銷的另一原因。
據李平介紹,萬州境內有約24平方公里的消落帶,其中165—175米區(qū)域的總面積為1.6萬畝,在這1.6萬畝里,適宜栽種中山杉的面積則有9375畝。由于中山杉具有速生、耐水濕、病蟲害少、木質優(yōu)良等特性,使其成為了制作家具的重要原料樹種。因此,隨著萬州逐步擴大中山杉的栽植范圍,在保證消落帶治理效果的前提下,適當撫育間伐出的木材,還可產生一筆不菲的收入,這也將逐步形成一個近萬畝的生態(tài)經濟林木增收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