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莊墻體廣告制作 1月12日,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高票通過了《河北省國土保護和治理條例》(全文見第十一版)。
國內外尚無先例的創(chuàng)制性立法,先后3次征求代表意見建議近400條,征求市、縣(市、區(qū))黨委、政府意見遍及河北省……這部創(chuàng)下河北省立法史上多項“第一”的地方法規(guī),體現(xiàn)了立法機關對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精神的執(zhí)著堅守和對“傾盡全力打造一部良法”目標的追求。
國土保護治理立法勢在必行
——要解決各專項法之間不銜接、缺統(tǒng)籌的問題,急需制定一部國土保護和治理方面綜合性的基本法河北省內環(huán)京津、東臨渤海,處于特殊的生態(tài)區(qū)位,承擔著保障首都經濟圈生態(tài)安全的重任。同時,河北省地形地貌千差萬別,生態(tài)功能多元,生態(tài)特征獨特。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河北省面臨的生態(tài)壓力日益加大,資源環(huán)境處于明顯的超負荷狀態(tài)。
有關資料顯示,河北省礦山環(huán)境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問題突出;水資源極度短缺,水環(huán)境污染嚴重;森林總量不足,生態(tài)功能較弱;耕地土壤污染趨重;草原生態(tài)惡化,整體功能降低……國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不僅成為現(xiàn)階段河北省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大障礙,還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
面對嚴峻的國土環(huán)境形勢,河北省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先后實施了三北防護林、太行山綠化、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草)、沿海防護林等系列工程,實施了引岳濟淀、引黃濟淀等生態(tài)調水措施,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河北省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退化、資源約束不斷加劇、國土開發(fā)強度與資源環(huán)境承載能力不匹配等突出問題仍沒得到根本解決。癥結究竟何在?
退耕還林、退牧還草、耕地占補平衡、濕地保護……多年來,林草之爭、林水之爭、農林之爭一直沒有停止。
“由于沒有一部綜合的國土保護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缺乏統(tǒng)一的規(guī)劃與布局,有關部門各自為政,各負其責,只管自己眼前‘一畝三分地’,導致‘九龍治水水不治’。”省內專家一針見血指出,這是國土治理問題多年來治而不愈的癥結所在。
“我們要認識到,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用途管制和生態(tài)修復必須遵循自然規(guī)律,如果種樹的只管種樹、治水的只管治水、護田的單純護田,很容易顧此失彼,最終造成生態(tài)的系統(tǒng)性破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有關論述為河北省根治國土頑癥指明了方向。
為解決國土保護和治理方面各專項法之間不銜接、缺統(tǒng)籌的問題,制定一部河北省國土保護和治理方面的綜合性的基本法,勢在必行、刻不容緩。為此,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周本順多次強調,啟動國土保護和治理立法具有重要意義,必須高質量、高標準加快推進。
本著急需先立的原則,2014年初,省人大常委會將省國土保護和治理立法列入當年重點立法計劃,開啟了國土保護和治理法制化新征程?!耙褔帘Wo和治理立法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和‘一號工程’,舉全機關之力,克國土保護和治理立法之堅?!笔∪舜蟪N瘯崭敝魅嗡味魅A的表態(tài)信心堅定,擲地有聲。
創(chuàng)制立法攻堅克難
——充分發(fā)揮人大常委會在地方立法中的主導作用。經過5個晝夜的“全封閉”工作,20多次修改,形成二審稿草稿2014年7月22日,由省政府有關部門起草的省國土保護和治理條例草案提交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初次審議。
常委會組成人員在充分肯定其立法必要性和緊迫性的同時,對該條例草案也提出不少意見建議,要求作大幅修改的呼聲很高。在此情況下,如何進一步修改完善,一時間,省人大常委會相關立法部門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和壓力。
“這主要是因為該項立法完全是創(chuàng)制性立法,沒有可供參照和學習的范本?!笔∪舜蟪N瘯敝魅务R蘭翠說,條例所涉及的部門達14個,涉及的法律、行政法規(guī)多達50部,涉及省本級地方性法規(guī)以及國家部委規(guī)章、省政府規(guī)章和其他規(guī)范性文件更是不計其數(shù)。如何既維護法制統(tǒng)一,做到于法有據(jù),又突出河北特色、切實可行,避免照抄照搬、搞成“法律匯編”,這既是重中之重,也是難上加難。
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修改工作責任在肩、刻不容緩。省人大常委會有關領導認為,政府有關部門已經提供了可供修改的文本基礎。為提高立法質量、加快立法進度,常委會應當充分發(fā)揮在地方立法中的主導作用。最終決定以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為主,會同省政府有關部門組成修改小組承擔修改工作。
“修改的主要原則是什么,這是修改小組首先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狈üの魅务T志廣說,經過反復磋商,最終確定條例草案修改的主要原則是:一是要搞清治理與保護的關系,如果只強調對國土資源環(huán)境的治理,缺少源頭保護,其結果必然是走回老路,一邊投巨資、下大力搞治理,一邊無序開發(fā)、搞破壞。二是要搞清政府責任與社會責任的關系,政府不是“全職保姆”,不能忽視社會責任的重要性。三是要搞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搞得大而全。四是法律責任規(guī)定要具有剛性和可操作性,要能真正起到懲治和警戒的作用。
其后,修改小組在研究學習一百余部相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性文件后,經歷了5個晝夜的“全封閉”工作,形成二審稿草稿,之后又以幾乎每日一稿的頻率進行了20余次修改,力求使條例草案精益求精。2014年9月23日,飽含修改小組集體智慧和心血的7章57條的條例草案二審稿提交省人大常委會會議第二次審議。
記者注意到,初稿“法律責任”一章只有4條300余字。這次修改后,重新設置了13條,共1800余字,主要是細化了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幅度。為了加強對耕地的保護,在地方立法權限內首次增加“按日累加處罰和按面積處罰”;對國家機關主要負責人增加“引咎辭職和責令辭職”等組織處理措施,以期從根本上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
敞開大門廣納民智
——讓人民群眾有序參與,吸納社會各方面意見,力求制定出一部真正能落地生根的良法二審中,常委會組成人員普遍對條例草案二審稿給予積極評價,同時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見建議。世界上任何一部良法的出臺無不是建立在廣泛集中民意民智的基礎之上。如何在更廣闊的范圍、更深刻的層次,征求意見、深化修改,是擺在修改小組面前的重要課題。
“法規(guī)的修改應該在開門立法上下大力,讓人民群眾有序參與,要對條例草案進行逐條逐字論證?!彼味魅A再一次作出指示。一場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大戲”就此上演——立法聽證會是加強立法民主化、科學化的一個重要措施,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立法和人民群眾參加國家管理的重要形式。2014年9月30日,有關部門就省國土保護和治理立法召開立法聽證會的消息一經媒體公布,立即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短短20天,通過電話、郵箱、傳真、信件等形式報名參加聽證會的就達792人,其中,申請旁聽700人,申請陳述92人。他們中既有工人、農民、村干部、學生,也有律師、公務員、企業(yè)家等,年齡最大的76歲,最小的只有18歲。
10月27日上午,立法聽證會在省會太行國賓館舉行。15位陳述人分別就治理責任、生態(tài)補償、資產確權、黑名單制度、重點環(huán)節(jié)治理、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以及法規(guī)的可操作性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
條例是否真正切實可行,是否能落地生根,基層干部特別是相關執(zhí)法者的意見不可忽視。2014年10月10日,周本順就省國土治理立法專門作出批示:“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請市縣黨委政府充分發(fā)表意見,把這個條例草案修改好?!彪S后,省委下發(fā)了關于就省國土保護和治理立法征求市、縣(市、區(qū))黨委政府意見的通知,各地各部門迅速回應——136條反饋意見建議,表達了河北省廣大基層干部對法治河北建設的殷切期盼。
調研論證,是保證法規(guī)具有地方特色的關鍵。壩上地區(qū)、環(huán)渤海地區(qū)、太行山脈、黑龍港流域是河北省四大地理區(qū)域,問題相對集中且具有代表性。修改小組針對四大區(qū)域,選取張家口、唐山、秦皇島、石家莊、滄州5市作為調研目的地,分為4個調研組,先后進行了4次調研。
“虛心聽取專家意見,可以避免立法犯專業(yè)性過錯。”馮志廣說,修改小組先后召開一次省內專家論證會和一次國家專家論證會,各位專家學者重點圍繞條例草案框架、結構、法律責任以及條例可行性等方面進行了充分論證,并提出意見建議。
讓代表更廣泛地參與到立法中來,發(fā)揮代表在立法中的主體作用,是國土保護和治理立法中的一個新亮點。
“你們遠道而來,登門征求意見,當代表這些年,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面對征求意見小組,廊坊市的省人大代表崔芝崑當面提出11條意見建議。2014年12月,省人大常委會在兩次書面征求所有省人大代表意見的基礎上,在常委會對條例草案三次審議之后,又組成12個組分赴河北省各設區(qū)市和省軍區(qū)面對面征求代表意見,共收到代表意見建議293條,創(chuàng)下河北省單項立法征求代表建議數(shù)量之最。
為進一步凝聚共識、聚集民智,省人大常委會經法定程序,決定將省國土保護和治理條例草案提請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表決。
今年1月10日,出席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的代表對條例草案進行了審議。代表們普遍認為,條例草案對國土保護和治理作出全面制度性的規(guī)定,涵蓋了國土保護和治理工作的主要方面。強化了政府主導作用,有利于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xié)同、社會聯(lián)動、公眾參與的治理機制,打破多年來國土保護治理方面水、林、農等各自為政,“九龍治水水不治”的困局。代表們認為,條例草案已比較成熟,建議提交大會表決。
659票贊成,通過!1月12日,省國土保護和治理條例在省人代會上高票獲得通過,全場頓時響起熱烈掌聲。這掌聲表達了代表們對立法機關一年來辛勤勞動成果的回報,也傳遞出河北省人民對法治河北建設前景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