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投面積:
電話:
洽談電話
400-6060-805
預投面積:
電話:
元宵節(jié)這番熱鬧景象,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民間有“天帝放火”“東方朔與元宵姑娘”等元宵節(jié)起源傳說。但若細翻史書,元宵節(jié)的起源,則要從漢武帝時期說起。
據《史記》記載,“漢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時夜祠,到明而終?!睗h武帝時,會在正月的一天通宵達旦地舉行祭祀天帝“太乙神”的慶典。后人普遍認為這是元宵的起源。
如唐代《太平御覽》記載,“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觀燈,是其遺事。”意思是在唐代,人們在正月十五夜游賞花燈,是漢武帝太乙祭祀大典遺留下來的傳統(tǒng)。
明代劉侗、于奕正所著《帝京景物略》中也認為“張燈之始也,漢祀太乙,自昏至明?!?/p>
從歷法的角度看,漢武帝頒發(fā)《太初歷》,才把正月初一重新定為新的一年開始。而元宵本義是“正月望日”,就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
【東漢有燃燈習俗,隋唐后元宵節(jié)成全民狂歡節(jié)日】
元宵節(jié),又有“燈節(jié)”的別稱。根據記載,元宵燃燈的習俗最晚起源于東漢。明帝提倡佛教,效仿正月十五點燈敬佛的做法,下令這天夜里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后逐漸形成元宵賞燈的傳統(tǒng)。
“元宵不禁夜,自漢始”,兩漢時期的元宵節(jié),官方還會破例取消宵禁,稱為“放夜”。
此時元宵節(jié),主要與祭祀、信仰等相關,直到隋、唐時期,才逐漸走向世俗,成為全民狂歡的節(jié)日。
《隋書》記載:“每歲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為戲場。百官起棚夾路,從昏達旦,以縱觀之,至晦而罷?!?/p>
正月十五這天,官方搭起八里長的戲場,通宵達旦舉行演出。城里居民都會出來觀燈看戲,“充街塞陌,聚戲朋游。鳴鼓聒天,燎炬照地。”有的人還會戴上“獸面”,穿上奇裝異服在街頭表演。此情此景,才有了些“鬧元宵”的味道。
唐代元宵的氛圍更進一步?!队郝屐`異小錄》記載當時燈會盛況,“燈明如晝,山棚高百余尺”,城里處處張掛彩燈,人們還制作巨大的燈輪、燈樹、燈柱等,滿城的“火樹銀花”,時人稱之為“盛飾燈影之會”。街上更是人潮洶涌,有的人被擠得懸空而行,“有足不躡地浮行數十步者”。
天寶年間,唐玄宗下詔令,規(guī)定正月十四至十六要開門燃燈,弛禁三夜,任由人們徹夜狂歡,并且“永以為常式”,可以說是把元宵節(jié)確立為國家法定節(jié)日。
值得注意的是,這天還有“仕女無不夜游”的現象。平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女子們得以出門游玩,上街賞燈。
這種情形在宋代更為普遍,“婦女出游街巷,自夜達旦,男女混淆”,男女青年借此良辰美景,邂逅相識,交流接觸,因而又有人稱元宵節(jié)是古代的“情人節(jié)”。在宋代詞人的筆下,就更顯浪漫。如歐陽修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又如辛棄疾的“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宋代還興起了猜燈謎的元宵習俗,人們將各種燈謎寫在紙條,貼在花燈上,猜中謎底的人有獎勵。這一傳統(tǒng)沿襲至今。
有意思的是,除夕之外,宋人還會在元宵這天“派利是”。據《武林舊事》記載,元宵當晚,官員們“以大囊貯楮券”,扛著布袋裝著錢,派發(fā)給城里做生意的商民,謂之“買市”。
明清時期,元宵燈節(jié)活動已然成熟。明永樂年間,把燈節(jié)活動擴充至十日,從正月十一日到二十日。清乾隆時,則在燈節(jié)中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內容。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