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投面積:
電話:
洽談電話
400-6060-805
預投面積:
電話:
堡子里,是張家口的“根”,見證著張家口的變遷,承載著張垣人的血脈。 今年4月,堡子里迎來一次全面修繕提升。目前,堡子里的危房修繕、院落平整硬化、強弱電入地、街面亮化,及環(huán)境治理等工作均已完工。
古堡變了,變得表里如一,生機煥發(fā);古堡沒變,還是那熟悉的原汁原味。
堡子里舊貌換新顏了
堡子里是省級歷史文化街區(qū),轄區(qū)內有36條小街巷,500余座平房院落, 其中有許多都是重點文物保護院落。多年來,這里基礎設施相對落后, 大部分庭院內居民依房而建, 在屋外搭起儲物棚、小房等違建臨建,公共區(qū)域長期堆積著各類生活雜物, 院落空間被瓜分,變得雜亂不堪。
古堡的基礎設施要提升,但又要做到最大限度地保護, 面對橫亙在眼前的這道難題, 作為此次院落路面改造的施工單位,橋西區(qū)住建局將“修舊如舊”作為施工準繩。 “古民居修繕過程中,一些民居家瓦片破碎、椽子腐朽,還有一些屋子的木結構窗戶破敗不堪,施工難度不小。但為了延續(xù)地域特色,凸顯古城風貌,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存構件, 用傳統(tǒng)的建造工藝和材料, 盡量不改變古民居的原狀。 ”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有了“作戰(zhàn)圖”,施工緊鑼密鼓地展開, 可又一項挑戰(zhàn)擺在了面前。由于堡子里房屋密集,街巷狹窄,無法使用大型機械。為保障工期和質量,幾個月來,工人們就靠人力和小推車運輸材料, 進行施工。截至目前,橋西區(qū)住建局已完成堡子里街巷、 院落的路面硬化,修繕完成危房215戶。
排污排雨不暢, 一直是困擾堡子里居民的一個大問題。 此次修繕改造, 橋西區(qū)住建局對東門大街、 馬道底街實施了雨污分流施工,既降低了雨天積水的幾率,又促進了水環(huán)境改善治理。 本著“一次開挖,多項施工”的原則,同步進行的還有強弱電入地工作,現(xiàn)在堡子里徹底告別了滿天 “蜘蛛網(wǎng)”的現(xiàn)狀。
堡子里設施相較老舊, 且街道狹窄、居民較為密集,雖一些院落配備各類小型消防站, 但仍存在安全風險。 在這次提升改造工程中, 在橋西幼兒園旁建設了一座消防站, 全力保障堡子里的消防安全。 目前該消防站已投入使用。
平房院不再是大雜院了
漫步在堡子里青磚灰瓦的街道和古樸自然的院落間, 道路平坦、 環(huán)境整潔是撲面而來的第一印象。
在今年的堡子里修繕提升工程中,拆違拆臨,危房騰退和環(huán)境衛(wèi)生治理也是一項“重頭戲”。 堡子里街道辦事處先后制定了 《平房院落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工作方案》《平房院落消防安全整治工作方案》《老舊小區(qū)衛(wèi)生巡查工作方案》《臨建拆除、 房屋回租工作方案》, 對584個院落標號掛牌,方便督促工作進度; 對須拆除的建筑物做好標記,安排工期,進行拆除; 每天人力推車將雜物垃圾運送到街面, 等到夜晚人流量較少時用大車將街面垃圾集中清理掉。截至目前,堡內清理工作已完成, 已集中對584個平房院落亂堆亂放、私搭亂建進行了整治,累計拆除生活小私房2121處,清理垃圾19213立方米。
清理完的院子空間大了,環(huán)境整潔了, 初步展現(xiàn)出原有四合院的風貌,老百姓拍手稱贊。西關街居民劉建華給鼓樓西社區(qū)送上一面寫著“為民辦實事 群眾好干部”的錦旗;東城墻底11號院居民對院落整治工作稱贊不絕,為武城街社區(qū)送來錦旗; 西關街五道巷3號的居民劉明同樣為社區(qū)工作人員送來錦旗……
住在棋盤街的張女士高興地說:“以前誰家門前路不平就誰家修,這家鋪一塊磚,那家補一片水泥,院子里的磚頭、水泥不知鋪了多少層,依舊是坑洼不平。重新鋪了院磚, 清理了臨建后的院里大變樣,現(xiàn)在大家進進出出,眼前靚了,心里也跟著舒坦了。 ”
為鞏固綜合整治成果, 堡子里街道辦事處實行了網(wǎng)格化管理, 將所有街巷劃分成32個網(wǎng)格,逐一明確工作責任,細化落實到人?!拔覀兂雠_了‘社區(qū)管理+居民自治’管理機制,選出當?shù)鼐用?0人,參與志愿服務,開展旅游義務講解、衛(wèi)生巡查、安全巡查等服務工作,共同參與鞏固治理。 ”堡子里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杜曉晨說。
四合院的感覺又找回來了
11月24日上午,堡子里東城墻底街13號院的居民沈玉梅,將洗衣機里洗干凈的衣服和被單取出,晾曬在院子里的晾衣繩上??吹蕉盏呐栒赵谝挛锷希?老人不禁自語:“估計一上午就能干。”正在院里溜達的任淑花老人感嘆:“可不是,咱院子騰出來了,路平了,地兒寬了,大伙兒晾衣服、溜達、聊天,現(xiàn)在多好!”這看似簡單的生活需求, 在今年之前對于她們來說都是一種奢求。
沈玉梅今年76歲,自上世紀50年代末, 她就生活在這個院的一間西廂房里。60余年的時間里,她感嘆今年的變化太大。她回憶,在上世紀60年代,四合院還保留明清建筑格局, 當時這個小小的四合院擠了9戶人家。 后來因房小住不下, 陸續(xù)有住戶在院子中間蓋起臨建房。 院子東側只剩一條不足50厘米寬的過道,院子西側的過道更窄, 居民出入只得側著身子,想晾曬衣物也沒地兒。幾十年來,因為臨建遮擋視線,站在正房看不見南房, 坐在東屋瞅不見西屋,院里的鄰居難得見面。
今年4月, 隨著堡子里院落改造施工, 沈玉梅和院里其他3家住戶積極響應, 拆掉了大部分的臨建, 清理了院里幾十年的垃圾雜物, 工人們將地面鋪上了水泥地磚, 院子寬敞了, 房子明亮了,四合院的環(huán)境變好了,鄰居們有了公共的活動空間。 “夏天,大伙兒把家里的花兒搬到院子里,坐在椅凳上乘涼聊天, 四合院的感覺又找回來了。 ”沈玉梅說著,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感。
曾有一段時間, 家住堡子里的薛長順不止一次動過搬家的念頭,原因是堡子里的“臟亂差”。
隨著今年堡子里的環(huán)境提升,薛長順發(fā)現(xiàn),露天垃圾堆消失了,私搭亂建沒有了,路寬了,瓦換了,地面也鋪磚了,小院變得整齊干凈起來。 “我無兒無女,身體也不好。今年政府給我修了房、刷了墻, 還幫我買了新衣柜、 新桌椅, 感覺生活一下子有了新盼頭。 ”薛長順笑著說。
生活環(huán)境變美了, 薛長順的精神面貌也不一樣了。閑暇時,他當起堡子里的義務講解員, 給前來參觀的游客講解堡子里的輝煌歷史。 他說, 作為一個堡子里老人, 一定要用自己的方式為傳承堡子里文化遺產(chǎn)貢獻力量。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lián)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