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地區(qū):
預投面積:
電話:
洽談電話
400-6060-805
投放地區(qū):
預投面積:
電話:
合同面積:450平方米
公司創(chuàng)始團隊具有17年墻體廣告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公司具有設(shè)
制作期限:10天
合同面積:12500平方米
2019年6月我方接到武漢歐尼特斯廣告有限公司委托,在貴
制作期限:1個月
合同面積:23000平方米
汽車,即本身具有動力得以驅(qū)動,不須依軌道或電力架設(shè)
制作期限:1個月
合同面積:7700平方米
2017年8月我公司接受大華安防委托,分別在安徽、廣東
制作期限:1個月
從來壯烈不偷生,許黨為民萬事輕。時任眉縣縣委書記馬德、副書記余政被殺害在耀縣小丘鎮(zhèn),遺體拋入枯井。犧牲時,馬德31歲、余政27歲。
胸懷理想立志救國
在中華民族苦難深重之時,一代代熱血青年上下求索“中國向何處去”的歷史命題,不惜犧牲生命,留下了一串串永不褪色的名字,其中就有馬德、余政。
如今的豆家堡村
近日,記者來到眉縣,在這片紅色熱土上,追尋先烈的足跡、傾聽他們的革命故事。
“中共眉縣縣委恢復后,擔任眉縣縣委書記的馬德和副書記余政宣傳發(fā)動群眾,組織發(fā)展黨員……”工作人員介紹的余音還在耳畔,記者的思緒已經(jīng)被帶回到了那段革命年代。
馬德原名馬啟慶,1916年9月13日出生于山西省河津縣馬家莊的一個農(nóng)民家庭。1935年考入西安高中。在西安求學期間,他一直站在學生抗日救亡運動的最前列。在嚴峻的斗爭中,馬德在政治上日趨成熟。1937年春,經(jīng)楊浩林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馬德奔赴延安,進入中央黨校學習,畢業(yè)后參加了中央組織部組織的實習團,到志丹縣擔任了一個區(qū)的工作組長。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滿懷報國志的年輕人在志丹縣實習期間,常常在東方露出魚肚白時,在河邊跳躍跑步,面對啟明星像宣誓一般高喊:“我們是共產(chǎn)黨人,我們不怕任何困難,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緊急關(guān)頭,共產(chǎn)黨員要迎著困難上……”鏗鏘有力的聲音,劃破了黎明前的黑暗。
余政經(jīng)常帶在身邊學習的黨章
而同一時期的蒲城縣堯山中學,處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特務(wù)分子李浩任校長,他大肆逮捕、開除進步學生。在此求學的余政不僅沒有被嚇倒,反而追求進步,學習和信仰馬列主義理論,不久經(jīng)張敏時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任堯山中學黨總支書記。
余政原名許景先,臨潼縣武屯鎮(zhèn)耿許東堡村人,1920年農(nóng)歷正月初一出生。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后,余政更加積極,他發(fā)動和組織學生開展演講、辦墻報、舉辦歌詠比賽、編演愛國劇等,痛斥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宣傳八路軍、新四軍的抗日英勇事跡,揭露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卑劣行徑。面對國民黨蒲城當局的污蔑壓制,余政沒有退縮,繼續(xù)帶領(lǐng)學生宣傳抗日。
“我們是處在民族千鈞一發(fā)的時刻!
……
要光榮,只有用我們的鮮血沖掉民族的恥辱!
要知道,敵人踩的是中華兒女的頭顱!
炎黃子孫用血肉筑成新的長城!
沖??!沖過了湍急的漩流,光明的世界就在前頭。
……”
當時余政為了鼓舞大家斗志,寫了很多信和詩,這是其中一篇。鏗鏘有力的字句之間,無不流露出以救亡圖存為己任、哪怕身處洪流依然初心如磐的信念。
投身革命無所畏懼
試辦秘密“夜黨?!?,以三青團干事為掩護開展工作……在同一歷史坐標中,兩個年輕人懷揣相同的信仰分別在不同的地方開展革命活動。
“1946年春,陜西省工委根據(jù)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向關(guān)中各縣派出干部,恢復發(fā)展各級黨組織,組建游擊武裝力量。不久,中共眉縣縣委在橫渠恢復,馬德任書記,余政任副書記?!泵伎h檔案館副館長張穎介紹。
馬德因為沒有公開的社會身份做掩護,加之和他接頭的龐生春叛黨,國民黨縣政府又把橫渠劃為特區(qū),妄圖將共產(chǎn)黨人一網(wǎng)打盡,馬德處境十分艱險。為了安全,馬德住在橫渠馬家河灘,并在這里做短工,他白天拉土運糞,晚上到各秘密聯(lián)系點開展工作,雖然自己吃了上頓沒下頓,卻熱心關(guān)照別人。一名姓孫的長工的母親病重,馬德叫其回家侍奉母親,自己替他干活。
在馬家河灘,馬德給地主家當長工時,給長工們講秋收起義、紅軍長征的故事。在武家堡隱蔽時,他到學校給師生教唱革命歌曲,并利用漫畫宣傳、教育群眾。
后來,敵人在馬家河灘搜捕,馬德轉(zhuǎn)移到豆家堡城西玉米地里,他仍以打短工做掩護,拼命為黨工作。馬德在張衡、汶湃等同志的協(xié)助下,恢復了一些黨員的組織關(guān)系。
余政當時的公開身份是三青團眉縣團部干事,在任三青團干事長的李驥德身邊工作,李驥德是共產(chǎn)黨員。一到眉縣,余政首先了解了1941年眉縣縣委遭受破壞的情況,詢問了現(xiàn)有黨員思想狀況,講述了全國革命形勢,鼓勵他們認識革命事業(yè)的艱難曲折,并恢復了王醒吾的組織關(guān)系。
1946年8月,三五九旅300余人北出秦嶺,進入眉縣橫渠地區(qū),護送中原根據(jù)地干部到邊區(qū)。國民黨眉縣當局派武裝阻擊。余政得知這一消息后,冒著危險前往橫渠,及時向部隊報告敵情,使部隊安全轉(zhuǎn)移,隨后他又組織人力物力,協(xié)助三五九旅順利通過眉縣。
1946年深秋,國民黨情報人員謊稱李達準備開展革命活動和游擊活動。李驥德獲悉情況后,立即指示余政設(shè)法通報馬德、汶湃加強隱蔽,注意安全。隨后,余政以三青團部視察身份查詢此事,回縣后他故意擺出官腔痛斥情報人員捏造事端、無事生非、情報失實的無能行為。
堅貞不屈視死如歸
冬日的寒風凜冽如刀,革命的激情熱烈似火。1947年1月,冬日的蕭瑟還未褪去,大地沉寂而蒼茫。
馬德、余政回省委匯報工作,他倆到馬欄,得知省委已遷高窯子,即到高窯子向省委匯報情況,聽取了對當前工作的安排。匯報完,他倆欲回眉縣,無奈敵軍封鎖了道路,難以動身,只好按照組織安排,在一私人開辦、實際是省委招待所的客棧里住了20多天。
豆家堡村群眾種植的獼猴桃
當時同住的周毅問馬德:“你是山西口音,到蔣管區(qū)工作不方便吧?”馬德答道:“只要是黨給的任務(wù),天大的困難我都能克服?!焙髞斫M織上要中共耀縣縣委書記張仲平設(shè)法護送馬德、余政,又因戰(zhàn)事吃緊未聯(lián)系上他倆。而馬德、余政又惦記著眉縣黨的工作,心急如焚,實在等不及,他倆于3月22日清早出發(fā)回眉縣,途經(jīng)耀縣移寨時,發(fā)現(xiàn)敵人大批軍隊通過,便躲在坡底隱蔽,待敵軍過后繼續(xù)前進,不幸被耀縣西和鄉(xiāng)鄉(xiāng)隊副楊絳山發(fā)覺逮捕。
在審訊中,鄉(xiāng)丁用皮鞭抽打馬德、余政,用燒紅的鐵錠子在身上亂燙,但他們絲毫沒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和黨的秘密。當晚,又被押送到國民黨陜西省保安一團三營(駐防耀縣)懸梁拷打,馬德、余政寧死不屈。
審訊人員將他們分開,對余政說:你的同伴已經(jīng)什么都招了,你趕緊如實交代吧。余政怒斥道:“住口,不許你們污蔑我的戰(zhàn)友!”敵人一看得不到什么,就對余政動用酷刑,用皮鞭抽打,余政被打得遍體鱗傷、血肉模糊,仍拒不開口。國民黨士兵看余政如此堅強,便用燒紅的鐵錠子在他身上燙,余政被敵人折磨得死去活來。
記者在《眉縣志》中看到這樣一段:面對兇惡的敵人,馬德、余政鎮(zhèn)定自若,他們掙扎著站起來,沙啞著嗓子高呼:“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人民勝利萬歲!”凌晨,國民黨士兵將馬德、余政押到小丘鎮(zhèn)西北角一口枯井旁殺害,遺體拋入枯井。馬德犧牲時31歲,余政犧牲時27歲。1951年,中共陜西省委將烈士忠骨分別移葬故土,并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
昔日的硝煙早已散去,如今,烈士忠骨長眠故土,他們的故事鐫刻在了西秦大地的青山綠水間。
如今的豆家堡村
時下,眉縣這片熱土上,產(chǎn)業(yè)發(fā)展迸發(fā)勃勃生機、鄉(xiāng)村振興畫卷徐徐鋪展、群眾幸福指數(shù)與日俱增……
在馬德曾經(jīng)開展革命活動的豆家堡村,先烈信仰堅定、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成為當?shù)厝罕妼氋F的精神財富和動力源泉。知書達理、敬老孝親在豆家堡村蔚然成風,依托獼猴桃等主導產(chǎn)業(yè),豆家堡村2020年人均收入17054元,實現(xiàn)了精神文明建設(shè)和經(jīng)濟發(fā)展齊頭并進,更成為遠近聞名的明星村?!拔覀儗⒗^承和發(fā)揚馬德、余政等先烈的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全面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以鄉(xiāng)親們的美好生活告慰先烈?!倍辜冶ご妩h總支書記張增峰說。
焦 點 人 物
馬德
(1916-1947)
余政
(1920-1947)
記 者 感 言
傳承是最好的紀念
無論時空如何變幻,英雄總是具有一種穿越時空的力量,直指人心。
采訪中,當我看到馬德、余政兩位先烈的照片,深入了解他們的故事,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們在青春年華選擇上下而求索、不惜犧牲生命,鑄就不朽的精神豐碑,為我們塑造了一座座照亮前進道路的燈塔。
走過萬水千山,不忘來時之路。對先烈最好的紀念就是銘記先烈遺志、傳承紅色基因。在眉縣豆家堡村黨史教育館里,馬德、余政烈士的事跡圖文并茂地展出,一批批人來這里參觀學習,從革命精神中汲取攻堅克難的勇氣和奮發(fā)有為的動力。在這片紅色熱土上,人們正以實際行動告慰先烈: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如你們所愿?。?a href="http://teknodron.com/news-sxbaoji.html" target="_blank" style="font-family:'宋體';">寶雞日報記者 秦瑋瑋)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quán)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lián)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shù)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