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yù)投面積:
電話:
洽談電話
400-6060-805
預(yù)投面積:
電話:
合同面積:450平方米
公司創(chuàng)始團隊具有17年墻體廣告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公司具有設(shè)
制作期限:10天
合同面積:12500平方米
2019年6月我方接到武漢歐尼特斯廣告有限公司委托,在貴
制作期限:1個月
合同面積:23000平方米
汽車,即本身具有動力得以驅(qū)動,不須依軌道或電力架設(shè)
制作期限:1個月
合同面積:7700平方米
2017年8月我公司接受大華安防委托,分別在安徽、廣東
制作期限:1個月
一個夏天的午后,蟬聲把天氣烘托得燥熱。
在市民馬貴希家中,一本老相冊,正躺在桌上等待著人翻閱。
偶然的一個機會,熱衷收藏的馬貴希在舊貨市場淘寶,憑借著在古玩堆里練出來的 火眼金睛 和敏銳嗅覺,一看到相冊,便知道有多難得。于是爽快地數(shù)了鈔票,這才有了今天的故事。
這是一本記載著一個家族變遷的相冊。開本比A4紙略小,在時光的侵蝕下,紙張已經(jīng)發(fā)黃變脆。在南方潮濕多雨的環(huán)境下,居然沒有霉斑,可見保存之用心。
據(jù)相冊上寥寥數(shù)語可知,這本相冊的主人姓盧。從民國開始,盧氏家族就拍攝了大量照片,一直延續(xù)到上世紀80年代,有上百張。
馬貴希推測,從照片存量以及人物穿衣判斷,盧氏家境殷實且有一定社會地位。照片顯示,其后代曾供職廣西商業(yè)廳,后因歷史原因,供職于桂林市皮件廠。家族里還有人喜歡戲曲、書畫,有雅興,很文藝。
在相冊第一頁,粘貼著一家三口的照片。男主人著長衫馬褂,女主人著倒大袖旗袍,嬰兒戴著手鐲,判斷應(yīng)在民國年間,推測應(yīng)為盧氏家族的長輩。在第二頁,濃郁的民國之風(fēng)撲面而來。十位女子,著考究旗袍,外加開衫、針織背心、棉襖,梳著最流行的手推波發(fā)型,笑意盈盈地望著鏡頭,定格下了風(fēng)華正茂的瞬間。值得注意的是,照片中前排的女性露出了小皮鞋。而據(jù)《桂林地方志》記載,1920年前,桂林人是以穿布鞋為主,由家里婦女手工制作,有布面布底、布面皮底等樣式。1930年,殷實之家才能穿皮鞋,年輕女性穿高跟鞋。從這點也可判斷出,盧氏家族家境較為優(yōu)渥。
婚娶、滿月、成長、工作、勞動、娛樂,盧氏家族的生活軌跡,都在這本相冊里得到了體現(xiàn)。其中一個男孩,從滿月到青壯年都留下了不少珍貴照片。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張,一名男子身著西褲,戴著墨鏡,梳著背頭,抱著一個小女孩,造型十分大膽前衛(wèi)。還有盧氏家族中的另一個小女孩,留著童花頭、穿著背帶褲,也能看出良好的家境與家長不俗的品位。
在盧氏家族中,按照照片推測,有一位或許從事了美工職業(yè)。在1958-1960年間,他參與了桂林市商業(yè)躍進展覽,留下了許多與同事工作、相處的愉快時刻。這時候,人們的衣著普遍樸素、大方,沒有太花俏的款式和布料,男女多穿翻領(lǐng)西式上衣、襯衣、長褲,顏色多為藍色、灰色。格子元素受青睞。中老年人穿長袖、短袖襯衣,下穿長褲,色彩變化不多。這樣的裝束,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無太大變化。
同樣是在這本相冊中,一組盧氏家族年輕女子的肖像,拍攝手法看上去與如今的藝術(shù)照有異曲同工之妙。清風(fēng)微拂過楊柳,少女青澀的臉龐、白色襯衣、兩個小刷子一樣的辮子、翻領(lǐng)工裝,雖然樸素,但蓬勃向上、精氣神十足。
盧氏家族中有人喜歡旅游、聽?wèi)颉T诹舸娴膱D片中,有一組珍貴的畫面:195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成立時中央歌舞團舞臺演出照。從照片也可一瞥當(dāng)時演出服裝設(shè)計的精美。
在這本相冊中,也記載了大躍進、大饑荒的特殊年代。在一張照片中,幾個頭戴斗笠、穿著襯衣的人,正在采摘木薯。野生木薯根部有毒,要充分泡水后才能除去毒素。馬貴希十分唏噓地說,當(dāng)時自己才7歲,也經(jīng)歷過木薯中毒的事情。但小伙伴們卻盼著 中毒 ,因為這樣能喝到大人煮的綠豆湯。
在盧氏的相冊里,僅存兩張上世紀80-90年代的照片。照片上,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大家衣服的花樣也多了起來。皮衣、呢大衣、羽絨衣、T恤衫,可以定制也可以買成衣,還再度流行起了燙頭。皮鞋也不再是家境殷實的人的專屬。桂林人,在改革開放的春風(fēng)勁拂下,悄悄地時髦了起來。
桂林 點梅紗 小考
夏天悶熱高溫,在手搖蒲扇的年代,講究點的桂林人穿什么避暑?答案就是香云紗。
香云紗,又叫薯莨紗,桂林人叫 點梅紗 。 點梅紗 的名字,源于香云紗表面看上去星點閃亮,猶如暗夜里悄然綻放的點點梅花。這種面料是上世紀50年代流行于嶺南的獨特夏季服裝面料。它的歷史悠久,可追溯到明朝永樂年間。
諸位別聽香云紗的名字很 陽春白雪 ,但它的制作工藝,卻是實打?qū)崗?泥 里來的。本質(zhì)上,香云紗是一種經(jīng)過表面涂層處理的小提花綢,涂料來源為山薯莨的汁液。用山薯莨的汁液對綢坯反復(fù)浸染,染成棕黃色的半成品后,再拿含鐵質(zhì)的黑色塘泥對其單面涂抹,并放置在烈日下暴曬。等到泥里的鐵離子和其他生物化學(xué)成分與薯莨汁中的鞣酸發(fā)生反應(yīng),生成黑色的鞣酸亞鐵后,抖落塘泥,清洗干凈,就得到了面黑、里黃的薯莨紗。因為穿上身后,走路的時候會發(fā)出 沙沙 的響聲,所以人們一開始叫薯莨紗、響云紗,后人諧音美化為 香云紗 。因為制作工藝繁復(fù),涼爽宜人、易洗快干、不沾皮膚、輕薄不皺、柔軟富有身骨,香云紗從來都不是人人可穿的 大路貨 。香云紗在紡織界內(nèi)有個雅號,叫 軟黃金 ,足以見得其價格不菲。
在行走桂林各地時,馬貴希走村串巷,居然收藏到了民國時期的一件女子香云紗小衫。說明在當(dāng)時,桂林地區(qū)有的大戶人家已經(jīng)可以穿著這樣的 軟黃金 消夏了。如今,仔細端詳這件衣服,仍能感受到那個年代匠人的精細:整衣收邊、小盤扣、斜襟立領(lǐng),裁剪修身、整齊大方。布料十分透氣、涼爽。遙想當(dāng)年,一位著點梅紗的女子,斜倚軒窗,搖著扇子仰望牛郎織女星的場景,是否也為這個炎炎夏日增添了一抹詩意?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quán)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zé)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lián)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shù)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zé)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