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組圖片仍是膠東村莊故事系列,要介紹的村莊坐落威海文登界石鎮(zhèn)境內,名字叫做“犁眼溝”。犁眼溝村距離之前介紹過的曬字村不遠,從曬字村一向向西走,走到這個方位,就會看到一個小路牌,上面寫的就是“犁眼溝”。
沿著路牌的指示向遠處看,在一座大山的腳下,幾片紅瓦在綠樹蔭中若隱若現(xiàn),那里就是犁眼溝村的方位了。 山東威海墻體廣告
越接近村里,兩端越是綠樹蔥蔥,自然環(huán)境很新鮮。 山東威海墻體廣告
這兒就到犁眼溝村里了,小山村一看就很有意境。
“犁眼溝”村的“犁”字,就是因為村莊旁邊這座大山而得名。依據(jù)文登地名材料記載,清末有先民來此關照山庵,因為山巖上有類似犁片之圖形,孔洞如犁眼,故名犁眼溝。不過,村里人的說明更直觀一些,他們把整座山的形狀,夢想一個倒置的犁,山尖的方位,就適當于犁頭。這座山,當?shù)厝艘步凶隼缟健?/SPAN> 山東威海墻體廣告
在歷史上,犁眼溝從前歸于下面的鄰村李家疃統(tǒng)轄,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才成為一個行政村。
因而,犁眼溝的規(guī)劃明顯不太大。全村大概有四十多戶人家,其間以宮姓居多。圖中就是村里最大的一條街。 山東威海墻體廣告
犁眼溝村盡管不大,但新鮮的環(huán)境、憨厚的民俗,使得它在文登旅游圈的聲望卻不小,有許多喜歡村莊游的朋友會來郊游。不過眼下還處在防火期,我們只能在村里轉轉,不能上山。
文登界石、曬字一帶的村莊,大多都以櫻桃種植為特色產業(yè),犁眼溝村也有不少。村民們說,半個月之后再過來,就會有口福了。山東威海墻體廣告
靠山吃山,實際上只需勤勞動手,現(xiàn)在在村里也能吃到新鮮、接地氣的美食,這是村民們剛從地里摘回來的“山苜楂”,做成膠東大包子,味道適當?shù)暮谩?/SPAN> 山東威海墻體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