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墻體廣告 福建泉州永春縣岵山鎮(zhèn)塘溪村一處古色古香的紅磚古厝內(nèi),一位二十幾歲的臺灣小伙認真地四處拍照、觀摩。這處名為“福興堂”的古厝與閩南地域其他古厝不同,其內(nèi)有眾多輝綠巖、花崗巖石雕,樟木、檜木雕,及磚雕和泥塑等多種雕琢。
這讓前來參觀的臺灣鹿港青年林柏廷贊賞不已?!斑@種雕(刻)很美觀,小時分在鹿港也有一些相似的記憶?!边B日來,這座意味僑鄉(xiāng)記憶的古厝接待了一隊又一隊外地游客,濃濃民國風成當?shù)?a href="http://teknodron.com/2008/" target="_blank" style="font-family:'宋體';">鄉(xiāng)村旅游的新看點。
福興堂是一座懸山式土木磚石構造的閩南古大厝,歷經(jīng)70多年風雨,往常保管相當完好。院落占地1400平方米,由民國時期永春富商李武宗、李武庸兩兄弟出資興建,俗稱“李家大院”,往常還有四戶李氏后人住在古厝內(nèi)。它由各地頂尖工匠打造而成,其中包括參與
南京中山陵工程的師傅。福興堂建筑構件均為手工雕琢,做工精密,為閩南地域稀有。
“臺客”林正雄也是被老宅吸收來的,他是一名研討中國古代建筑的教授。他一邊認真拍照,一邊跟記者說,“像這樣的建筑,不應該僅僅作為旅游的隸屬品。”
“福海無涯潤身潤屋,興家看道克儉克勤”、“風生碧檻魚龍躍,月照青山松柏新”……古厝內(nèi)的書法、繪畫都大有來頭,聽說會聚了近代著名畫家李霞、末代舉人鄭翹松和著名瓷畫家陳堯民等的墨跡與畫卷。
擔任宅第解說的導游給游客講起老宅的故事:李武宗遠近出名,除了福興堂外,他在永春還有好多座古厝和洋樓。“聽說在蓋福興堂時,陳嘉庚曾三次前來參觀?!?/div>
她說,李家兄弟樂善好施,也是愛國富商,抗戰(zhàn)期間他們出資從海外買糧食,無償供給給
福州民眾。當時的
福州市政府提議,將李家兄弟推選為省參議員,并向李家兄弟贈送“視國猶家”的牌匾。往常宅第高高懸掛的牌匾已有一些殘破了。
像這樣的古厝,在著名僑鄉(xiāng)永春岵山鎮(zhèn)還有好幾百處,其中大局部是海外僑親出資興建的。岵山鎮(zhèn)僑聯(lián)主席陳志宏通知記者,岵山鎮(zhèn)將分離僑居特征,開展一條集古民居、
鄉(xiāng)村特征美食、農(nóng)家樂等為主題的
鄉(xiāng)村旅游線路,同時帶動當?shù)匕ɡ笾υ趦?nèi)的特產(chǎn)經(jīng)濟。
臺灣華梵大學建筑學系教授蕭百興表示,像這樣精巧的古厝,一定要融入當?shù)亟?jīng)濟開展,維護措施才有持續(x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