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們將迎來新中國成立70周年華誕。70年的歲月變化,國度日益強盛,城市越變越美,
肇慶也不斷緊跟國度開展的步伐行進著。今日起,本報推出“尋覓
肇慶地標(biāo)”欄目,講述建國后
肇慶建立的地標(biāo)性建筑的“前世今生”,展示城市變化,把握時期脈搏。
廣東肇慶墻體廣告
對
肇慶人而言,七星巖牌坊就如
廣州人心中的小蠻腰,曾經(jīng)深深融入本人的鄉(xiāng)愁血脈中。60年歲月里,七星巖牌坊屹立在端城的中軸線上,記載著歲月痕跡,守望著城市變化。
馮詠浩是
肇慶市博物館原館長,是土生土長的端州人,1965年進入葉挺獨立團團部原址留念館工作,2004年在
肇慶市博物館退休。從業(yè)40年,他不斷跟進
肇慶的文物工作,見證著七星巖牌坊的歷史變化。
廣東肇慶墻體廣告
馮詠浩引見,1955年,
廣東省副省長古大存來
肇慶掌管召開星湖建立工作會議,成立了星湖建立工程指揮部。1958年,省政府辦公廳行政處總務(wù)科建筑技術(shù)干部馮家文被任命為星湖建立工程指揮部工程股副股長,他提出在星湖景區(qū)主入口建立一個標(biāo)志性建筑,并參與設(shè)計施行建立。
廣東肇慶墻體廣告
1959年2月,一座坐北向南,按照北京雍和宮前門牌坊的款式建造,高12米、寬17.5米,四柱三間廡殿頂式、三層七樓、琉璃瓦面、檐角配蹲獅、檐下梁枋以傳統(tǒng)圖案花紋裝飾的磚混構(gòu)造建筑建成了,只是當(dāng)時該建筑還沒有名字。
廣東肇慶墻體廣告
1959年2月17日,朱德元帥來
肇慶旅游星湖,手書“七星巖”3個字。往后,這3個字作為七星巖牌坊的牌匾,沿用至今。七星巖牌坊建成后,兩側(cè)種植木棉樹,烘托得尤顯華美嚴(yán)肅。
“當(dāng)時七星巖牌坊處于城鄉(xiāng)交匯處,南側(cè)端州四路是土渣路,屬于過境公路;北側(cè)只是一條稍寬一點的堤圍,顯得擠迫。”馮詠浩回想,1963年牌坊北側(cè)湖面上建起了一座飯館,叫湖光飯店,屬于廣府建筑,輪廓配以彩燈,夜晚絢麗耀眼,和牌坊互相照應(yīng)。1982年,
肇慶星湖景色名勝區(qū)被列為第一批國度重點景色名勝區(qū)。
廣東肇慶墻體廣告
1984年9月,七星巖牌坊停止第一次改造,本來牌坊正下方可供
汽車通行,該正下方道路和如今左右兩邊步 行 道一同,改 建 成 大 理石平臺與步行臺階,臺階下增加石獅一對;其次是用霓虹燈勾勒裝飾牌坊外形,并重新描畫圖案花紋;撤除湖光飯店填湖,把牌坊廣場從1300平方米擴建至2700平方米。
廣東肇慶墻體廣告
終年日曬雨淋,七星巖牌坊難免被腐蝕,呈現(xiàn)殘損,特別是產(chǎn)生了彩畫變色、空鼓、酥粉、起甲、龜裂等現(xiàn)象。工程最大的一次修繕在2006年,把原來的旋子彩畫改為和璽彩畫,即把明清官式建筑作風(fēng)變成漢族宮殿式。
廣東肇慶墻體廣告
2010年12月31日,七星巖牌坊成為
肇慶市第五批市級文物維護單位,屬于近
現(xiàn)代重要事跡及代表性建筑。
2019年1月,星湖文物管理所對七星巖牌坊停止了最近一次修繕維護工作,秉持“修舊如舊”“恢復(fù)歷史原
廣東肇慶墻體廣告貌”的修繕準(zhǔn)繩,重點把和璽彩畫恢復(fù)為原來的“一整二破”旋子彩畫。
轉(zhuǎn)眼60年已過,作為七星巖景區(qū)南大門,七星巖牌坊就像
肇慶的一座城雕,巍然聳立在市中心,既包含深沉文化,又有周邊的秀麗景色映托,是人們駐足觀賞、聚首話舊、攝影紀(jì)念的勝地。馮詠浩以為,七星巖牌坊可以代表
肇慶,是當(dāng)之無愧的
肇慶地標(biāo),有一張與七星巖牌坊的合影,就能證明來過
肇慶。
廣東肇慶墻體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