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紹興墻體廣告 蘭溪市蘭江街道后陸村里有一座陸氏祠堂,祠堂內(nèi)有一塊碑,名叫《明兵部車駕司員外郎贈太常寺少卿謚忠定陸公遺像》。這兩天,蘭溪市的一批文史愛好者來到這兒,給碑拓片,遺像碑上的一個署名讓我們吃了一驚:王陽明。
王陽明是明代的思想家、軍事家,古代儒家有“三不朽”,即是“立德”“立言”“建功”。有人說:中國前史上立德、建功、立言最為出色的只要“兩個半人”,這兩個半人分別是:孔子和王陽明,加上半個曾國藩。
王陽明怎么會和蘭溪發(fā)生聯(lián)系呢?
一塊石碑五篇像贊
落款的都是聞名人物
除去署名和落款時刻,這是一首100多字的像贊,所謂像贊是指為人物畫像或人的容顏所作的贊辭。
這塊石碑所描寫的人物叫陸震,即是蘭溪市后陸村人,在明代,他官至兵部車駕司員外郎,所謂員外郎,差不多即是該司副司長的概念。
這塊石碑上,有陸震的畫像,還有五篇像贊,從石碑落款來看,該碑是清代光緒年間,陸氏后人從宗譜或祖先遺留下的像贊資猜中引證而篆刻為碑的。
這五篇像贊,均出自明代名臣之手,并且都是直臣,除王陽明外,還有鄒應(yīng)龍、楊繼盛、鄒元標等。比方鄒應(yīng)龍,他的上疏彈劾,直接致使了嚴嵩的垮臺。不熟悉這段前史的人,能夠上網(wǎng)查一查資料。
王陽明在這篇像贊里,謳歌了陸震為了國家、朝廷的安危,為阻撓江彬欲乘正德皇帝朱厚照南巡之機謀反篡位,置自個的生命不管而上疏的一段史實。
這兒的一個前史背景是:其時發(fā)生在
南昌的寧王之亂,現(xiàn)已被王陽明平定,但江彬和朱厚照欲借平叛之名南巡,包含陸震在內(nèi)的大臣百余人跪求勸止,成果惹怒了朱厚照,遭到刑杖的陸震由于傷勢過重而死。
這位聞名的明代人物
本來和蘭溪多有根由
王陽明是明代的聞名前史人物,他的老家在今天的余姚,事實上,他和蘭溪應(yīng)當多有根由。
蘭溪市檔案局局長蔡志華從前寫過一篇《王陽明在蘭溪》的文章,據(jù)他剖析,蘭溪其時是七省通衢,王陽明是余姚人,后來全家搬到
紹興,他的夫人是
江西南昌人,他一輩子應(yīng)當途經(jīng)蘭溪屢次,其間還有一次特地來過蘭溪。
王陽明從前寫過一首《題蘭溪圣壽教寺壁》詩:蘭溪山水地,卜筑趁云岑。況復(fù)徑行日,方多避地心。潭沉秋色靜,山晚市煙深。更有楓山老,時堪仗履行。
圣壽教寺就在今天的蘭溪一中位置,詩中說到的“楓山老”即是章懋,是其時很有威望的大學(xué)識家。
題詩的那一年,王陽明正處于人生的最低谷。而當年3月,章懋剛從
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的任上退休回到老家。王陽明此來蘭溪,即是為了和他切磋學(xué)識。
而王陽明所寫的這篇像贊,謳歌的對象是陸震,陸震則是受業(yè)于章懋,以學(xué)業(yè)品行兼優(yōu)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