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果洛
墻體廣告 “家家出勞力,三人一小組,一致組織、一致鋪膜……”
11月7日,記者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杏兒藏族鄉(xiāng)采訪秋季覆膜作業(yè)時,看到了與以往不一樣的場景。鄉(xiāng)黨委書記徐進成通知記者,這是為處理鋪膜勞力緊缺疑問而采取的一項非常有用的秋季覆膜方法。
俗話說高手在民間。這種簡略有用的方法,是杏兒藏族鄉(xiāng)日扎村黨支部書記張永全多年秋覆膜的實習結晶。
咱們沿著硬化村道彎曲而上,來到日扎村的一處山梁上,日扎村腳下的坡洼溝岔間,新鋪的連片地膜在陽光下閃閃發(fā)亮。張永全指著腳下的“銀色世界”通知記者,這是近來幾天內(nèi)鋪成的,有53.3公頃。
在一個青壯年勞力都外出打工的村子,能在幾天時刻內(nèi)鋪就53.3公頃的地膜,聽起來似乎有點玄乎,但現(xiàn)實即是這樣。那么這里邊究竟有著怎樣的竅門呢?
坐落大山深處的日扎村有157戶、701人,耕地面積120公頃,除掉水澆地和退耕地,實有播種面積90多公頃,其間今年該村的秋覆膜使命是73.3公頃。作為村支書的張永全心里很明白,村里的青壯年勞力都外出打工尚未返鄉(xiāng),每戶留守在家的也即是一兩個白叟和上學的孩子,家家戶戶怎么去鋪膜?
在苦思冥想中,張永全找到了一條突破口,那即是將“單打獨斗”的分戶鋪膜改為一致組織的團體鋪膜。有了思路,黨員帶頭,發(fā)起全村僅有力氣,地塊不分你我,三人一小組,一致組織,團體鋪膜。而張永全的這一做法確實很奏效,鋪膜進展一天一個樣。
杏兒藏族鄉(xiāng)黨委政府對日扎村的鋪膜經(jīng)歷認真總結,并在全鄉(xiāng)各村加以推廣,產(chǎn)生了杰出作用,形成了秋季覆膜的“杏兒形式”。
當日下午,記者前往勝利村采訪時看到,勝利村也學習了日扎村的鋪膜經(jīng)歷,在7天時刻完結鋪膜100公頃,而日均14公頃的鋪膜速度靠的僅僅是留守村里的老弱力氣。
勝利村村主任哇嗎索南說,團體鋪膜這個方法好,既處理了勞力疑問,又加快了鋪膜進展,值得學習推廣。哇嗎索南還通知記者,村里推廣這個方法以后,村民們都很了解,也很呼應,有些家里還有不到1歲的小孩子,白叟背著孩子參與鋪膜勞動,讓咱們很感動。
在勝利村鋪膜現(xiàn)場,記者看到三個年過花甲的藏族白叟一人覆膜,兩人壓土,還不時地說說笑笑,精神煥發(fā)。白叟們快樂地說,鋪地膜種苞谷好,比種麥子產(chǎn)量高,我們情愿種,今年我們?nèi)艘唤M一同鋪地膜這個方法非常好,要不然她一個老奶奶沒方法給家里的地鋪上地膜。
民和縣2.7萬余公頃秋季覆膜是一項繼續(xù)堅持的長期性作業(yè),而
鄉(xiāng)村好多青壯年勞力都外出打工也是現(xiàn)實,那么在每年的秋季,怎么處理鋪膜使命重和勞動力缺乏的對立,“杏兒形式”的經(jīng)歷立異,也許對全縣秋季覆膜作業(yè)是一個很好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