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墻體廣告施工 一位巡視作業(yè)專家在解讀《中國共產(chǎn)黨 問責法令》時說,舉凡被追質(zhì)問責的干部,大都深染“擔任缺失癥”:面臨大是大非不敢出手亮劍,面臨矛盾難題不敢直面破解,面臨危機危險不敢挺身而出,面臨 瀆職失誤不敢承當職責,等等。干部不擔任,工作開展便缺少了安定基石,方針在執(zhí)行中失敗、開展“濤聲依舊”的疑問由此源源不斷。
不擔任的干部,不管是甩手推脫型,仍是油滑世故型,或許逍遙無為型,大都有一個心思病根,那就是“怯懦心態(tài)”:一怕“多干事、易出事”,丟了官帽;二怕 斗邪氣、得罪人,丟了選票;三怕樹大招風難作為,丟了名譽;四怕揭膿包、捅蜂窩,丟了退路。他們最為拿手的,是庸俗哲學和“太極之道”:上下討好,八面玲 瓏;拍胸脯說大話、拍手掌講好話、拍屁股沒后話;該擔任的裝糊涂,不該擔任的假狷介。歸結(jié)起來說,不擔任盡責,因素就在于“心賊”當?shù)?,私字作怪?br /> 近讀政道之書,一則“官事”令人感慨不已。宋仁宗時,官僚機構臃腫,州縣官吏多有怠政瀆職者。范仲淹在朝廷推行吏治變革時,視各路官員優(yōu)劣,升官政績卓 著者,降黜為官貪瀆者。當他“取諸路監(jiān)司名冊”,將不才“一筆勾去”時,樞密使富弼對他說:“一筆勾之甚易,焉知一家哭矣?”范仲淹答曰:“一家哭,何如 一路哭耶!”為官意味著職責,有職責就要擔任;避事躲身、失責無為,半點為官天資操行都沒有。
從“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的包拯,到“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從“不帶私心搞革新,一心一意為人民”的谷文昌,到“為了變革開 放工作,要殺出一條血路”的袁庚,古往今來,當官“為六合立心,為生民立命”者,皆胸襟全國、據(jù)守公心、勇?lián)負?。關于黨員干部來說,從政是為公的工作, 權利是民賦的職責。為政者只要“立全國之正位,行全國之大路”,秉持“計利當計全國利”的大公品格,具有“泰山壓頂不彎腰”的擔任鐵肩,才干負重擔、敢作 為、成大業(yè)。
1962年冬,大雪紛飛,蘭考縣火車站里,擠滿了外出逃荒哀鴻。當 時,一位省領導實地考察,看到蘭考的惡劣環(huán)境和嚴峻災情,提議一分為四,將蘭考劃給周邊四個稍好的鄰縣。焦裕祿面臨無窮的艱難和壓力,當場立下軍令狀:情 愿累脫三層皮,也要安慰好
大眾,絕不能把艱難推給兄弟縣!共產(chǎn)黨的“官場”非為升官發(fā)財?shù)拿麍?,也不是悠閑閑適的養(yǎng)生堂,而是為民造福的斗爭場。要奮 斗,就須舍得了一己之得的功名利祿,擔得起安邦富民的公仆責任;放得下進退去留的個人得失,負得起振興一方的公權職責。
“千古風流今在此,萬里功名莫放休?!蓖瓿蓛|萬人民的愿望,是共產(chǎn)黨人尋求的“萬里功名”。當下,變革攻堅、開展破障、小康決勝,時與勢呼喊各級干部當 有敢為人先的精氣神、披荊斬棘的攻堅力、善作善成的真身手。這是“不忘初心”的檢驗,是為官從政的“王道”,亦是瀆職問責的“霸道”。不可不警醒,不可不 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