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間,思明區(qū)4條,湖里區(qū)29條,集美區(qū)71條,海滄區(qū)15條,同安區(qū)69條,翔安區(qū)1條,還有11條歸于居民點。
狐尾山 3條路“分”東西
思明區(qū)新命名4條路,本來,這些路你原來也熟。
狐尾山腳下,坐落山水芳鄰小區(qū)和東方麗景小區(qū)之間,這條路叫“狐尾
山東路”;市政府后邊,鳳凰山莊這條路,叫“狐尾山路”;快到東渡,從鳳凰西里拐上山的這條路,是“狐尾
山西路”。
成功大道的蓮前西路進出口,兩邊各有兩條小路,一條接近不爭公園,一條接近水務大廈,這兩條路都叫“龍源路”,因為恰好通過了龍源里。
機場 “嘉”字輩擴展了
很多人只注意到機場,沒有注意到機場背后的路。
這次一共給11條路命名,其間有9條和近鄰的“嘉禾路”相同,都是“嘉”字輩,有嘉安路、嘉仁路、嘉翔路、嘉誼路、嘉崇路、嘉德路、嘉尚路、嘉智路和嘉信路。
去T4航站樓,除了要繞一圈一圈路外,你可能還會注意到,有一條路從T4拐到枋鐘路。如今,它有了姓名——“高崎南二路”,加上邃古
公司外側的“高崎南十路”,它們加入了“高崎南某路”大家庭。
同安 古道不再無名
市民楊小姐是同安人,小時候常走一條無名古道上梵天寺,昨日她驚喜地看到,這條路也有姓名了,真是太交心了。
本次新命名的這些路途,多數(shù)是水泥路面或瀝青路面,但也有3條是古香古色的石板路,均坐落同安區(qū),分別是:
通往梵天寺的梵天路,長300米;坐落祥橋社區(qū)東部的祥橋東路,長900米;通過松柏林街中部的松柏林中路,長200米。
高林 環(huán)線叫環(huán)安路
高林保證房附近,新命名了9條路。環(huán)繞著高林一里和三里的路,叫“環(huán)安路”,和它相交、通到高林中路的是“綏德路”,此外還有昭塘路、東黃路、仙林路、高林路、田頭西二路
和田頭西一路。
而在祥店片區(qū),從仙岳路右轉進入祥店,這條叫“祥店中路”,呈L形,接近仙岳路有一排餐飲店,它也叫“祥店中路”。和它穿插的一條小路,新命名為“祥劉路”,就因為它通過祥店、劉厝。
趣讀 古戰(zhàn)場做路名
有兩條路的命名,和
廈門的文史有關,有濃濃的本土文明氣味。
枋湖東路快通到金湖路前,橫著的那條路叫“牛鼻籠路”,它因牛鼻籠泉而得名。牛鼻籠泉,是全禾山知名的泉流,坐落蔡坑北,如今吉家·家國際附近,傳說有一頭老牛跑到一塊草地前拱,拱出了泉流。
機場后邊,新命名一條路為“赤山坪路”。赤山坪是356年前、1660年發(fā)生在
廈門的大海戰(zhàn)記錄點,鄭成功部隊和清軍激戰(zhàn),史學家評估,此戰(zhàn)勝利使得鄭成功部隊站穩(wěn)金門、
廈門,第二年收復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