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墻體廣告 8日,筆者來到浦城縣管厝鄉(xiāng)里林村67歲瞎子篾匠張紹富的家里時,他正在用竹篾編土箕。
張紹富4歲時,俄然患上麻疹。偏僻山區(qū)彈盡糧絕,他的雙眼從此失去了光亮。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十來歲,張紹富就拄著竹棍摸著上山,學會了砍柴挑水、燒火煮飯。一轉(zhuǎn)眼,張紹富已是二十五六歲的大小伙兒?!斑@么大了,還沒 有賺錢,朋友嫂子都嫌棄了?!彼麤Q議學門手工養(yǎng)活自個。1975年,村里來了個廣豐篾匠,張紹富便拄著竹棍跑去拜師。盡管師傅沒收他,但看他是個瞎子,同 情他的遭受,也耐心腸教他。師傅編制篾器時,他就在周圍學,用手探索著師傅編制的次序和篾條的頭緒,在心里揣摩,不理解就問。
回到家后,張紹富將家里的土箕一根根、一條條地拆開,邊拆邊摸邊思考。幾回以后,他總算理解了編土箕的門道。所以,他找來柴刀和毛竹,著手學起 了做篾。聽著簡單,做起來難。由于雙眼看不見,他的手被篾刀割得傷痕累累,流了好多血。張紹富把左手伸出給筆者看,只見上面布滿了傷疤和老繭。他說,自個 決計做的事決不能拋棄。張紹富下了決然,沒日沒夜地練,先是學扎掃把、鍋刷這類的簡便竹制品,后來慢慢地學會破竹取材,學編農(nóng)家常用的笊籬、雞籠等竹器。
讓人難以想象的是,張紹富不但能編制各種竹器,還能拄著盲杖到村后的高山上砍竹子。據(jù)張紹富介紹,村后5里外,有2畝竹山是屬于他的。編制竹器用的毛竹,都是他單獨拄著棍子到山上砍來的。
1978年,管厝鄉(xiāng)巖步村建造東坑水庫,工程隊聽說他會編土箕,就找上門,讓他編好后送到
工地去。其時張紹富快樂極了,“總算不再是個廢人了,我也能夠給家里賺錢了?!币粋魇?、十傳百,找他編制竹器的人逐漸多了起來,幾年后,他就成了出名鄉(xiāng)里的篾匠。
張紹富做的是“粗篾”,主要以農(nóng)家常用的大小土箕、焙籠、菜籃等為主,小土箕一天能夠編四對,大土箕一天能夠編兩對,工作效率并不比正常的篾匠師傅低。并且他編的竹器做工精細,健壯經(jīng)用,在本地很受村民青睞。
據(jù)了解,每逢圩日,張紹富都會挑著做好的竹器到集市賣。靠著這門手工,他處理了自己生計疑問。采訪時,他的手一向沒有停下來,很快,他就編好了一個土箕?!爸恍栌星趧诘碾p手,日子就會越來越好。”張紹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