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騰訊直播的一場NBA比賽間隙,主持人偶然聊到泰順的廊橋,鬧了個笑話:“那些特別大的廊橋,在橋里面是有房間的,留給行人住宿?!?br />
實際上,聞名世界的泰順廊橋上,并沒有房間。很多人更不知道的是,就連“廊橋”這個名稱,也源自于20年前一位
溫州的攝影師。說起來,還真與那部著名的美國電影《廊橋遺夢》有關。
今年是電影《廊橋遺夢》引入中國20周年,也是泰順廊橋獲得命名20周年。
現在,這種中國獨有橋梁營造技藝,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欣賞,有幾處廊橋已經是國家級的文保點。甚至,它已經成為了泰順這座浙南小城的一張重要名片。
泰順廊橋20年,它被什么改變,又改變了什么?你真的知道“廊橋”是什么嗎?
一部美國電影
讓幾百年的古橋有了名字
這位攝影家,叫蕭云集,目前是省人大代表、蒼南縣文化館副館長。20年前的他,還是個30出頭的小伙子。
“我雖然在蒼南工作,但從小跟隨父母到泰順見過這些古橋?!笔捲萍f,在他印象中,小時候泰順廊橋被當地人叫做“蜈蚣橋”,或“彩虹橋”,也有叫它們“八字橋”的,“都是根據外觀來叫的?!?br />
這些造型獨特的橋在當地存在了幾百年,很常見,當地人不以為奇。
實際上,在上世紀70年代茅以升組織編撰的《中國古橋技術史》一書中,這種浙南“編梁木拱橋”才有了較為正式的記錄。書中確認,這種木拱橋與北宋時期盛行于中原的虹橋結構一致,具有珍貴的考古價值。
1996年初,一部美國電影《廊橋遺夢》開始風靡中國。蕭云集說,當時,他無意中看到電影海報上那座“廊橋”,“我突然想起小時候見過的那些泰順的橋,比電影中的廊橋可要好太多了?!?br />
于是,他背上攝影器材,開始了艱苦的“廊橋”尋訪之旅。
“為了拍出一組漂亮的照片,我從蒼南到泰順前后去了幾十次?!笔捲萍f,他年輕時身體偏胖,在那個交通不便的年代,每次拍攝基本靠徒步,“拍完一組照片,往往要掉幾斤肉。”
之后,蕭云集將他的攝影作品配上帶有人文介紹的文字,統(tǒng)一取標題為《浙南廊橋有遺篇》。
起初,蕭云集的作品并沒有得到認可,投稿紛紛被退回?!爸钡接幸惶?,當時有位《中國攝影報》的編輯到我家做客,無意中聊到這件事?!笔捲萍f,這組作品于1996年11月登上了《中國攝影報》,很快引起廣泛關注,“陸陸續(xù)續(xù)有攝影師、游客來到泰順參觀,慢慢地,“泰順廊橋”這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就成了這些古橋固定的名字。
如今,絕大多數廊橋研究學者都認可,是蕭云集最先將“廊橋”這個名字,嫁接到了中國這些形似彩虹的木拱橋上。
它吸引了大批年輕的“粉絲”
這讓古橋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
“廊橋文化受到官方重視,本質上,是因為廊橋在近20年間,有了大批民間‘粉絲’?!痹?a href="/news-zjwenzhou.html" target="_blank">
溫州市博物館副館長高啟新看來,這些默默傳承廊橋文化的民眾,才是廊橋保存和傳承的根基。
比如,一個叫鐘曉波的年輕人,在2000年讀大三的時,在互聯網剛剛興起的年代,開辦了“中國廊橋網”(
www.langqiao.net)。
如今,鐘曉波還利用業(yè)余時間,在
溫州當地組織了一個廊橋文化研究會,會員達到100余人。他說,自己是泰順人,從小在廊橋邊長大,這樣的一座座古橋,印刻在自己心里的,是一種鄉(xiāng)土文化。
“記得小時候,村里人看那些廊橋,總像在看一頂豪華的大轎子,它架著全村人美好良善的愿望?!辩姇圆ㄕf,廊橋在當地人看來,從來不只是橋,它是一種文明和文化的象征。
再比如,她叫劉妍,北京姑娘,32歲。
這位就讀于德國慕尼黑工業(yè)大學建筑考古學方向的博士生,專注浙閩兩省編木拱橋的專項研究多年。2011年以來,劉妍每年至少有3到4個月,穿行于
浙江與
福建交界的偏遠山區(qū)。寒冷的秋冬季枯水期,是她田野調查的主要時間。
在廊橋之鄉(xiāng)泰順,很多村民見過這位看起來有些奇怪的“女師傅”。她每次都會跟幾位五六十歲的造橋師傅一起來,跟著他們在
工地里做木工活。
她說,現在會造木拱橋的師傅已不多,而且大多上了年紀。她明白,現場學習和記錄對營造的重要性。她說:“為了理解匠人的頭腦,要使自己成為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