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蒙古巴彥淖爾
墻體廣告 在
內(nèi)蒙古呼倫貝爾牙克石市,鐵皮匠王裕才從事著純手工制作各種鐵皮器具的營生。30多年了,王師傅一直與幾樣簡單的工具為伴——剪刀、錘子、烙鐵。一張張耀眼,的白鐵皮,在他靈巧的雙手之下,經(jīng)過計算、構圖、裁剪、接縫等一系列工序,一件件成品就被制作出來。
今年54歲的王裕才師傅,從20歲開始,就和白鐵皮打上了交道。他曾是牙克石糧食食品廠的工人,上世紀90年代工廠倒閉后他自謀生路,做起了鐵皮加工制作。如今,找他訂做鐵皮生活制品的人已是,寥寥無幾,不過他表示,現(xiàn)在干活不再純粹是為了討生活,只因丟不下這剪刀和錘子,一日不拿錘子手就癢癢,一天聽不到敲擊聲心就發(fā)慌。雖然已年過半百,但王師傅對自己的老本行卻情有獨鐘,樂此不疲。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睂τ诎阻F皮的一些活兒,王師傅跟隨老父親學過,但更多的是靠自己琢磨鉆研。盡管已年過半百,王師傅還是不拘泥于習慣,不斷創(chuàng)新。畢竟時代不同了,對產(chǎn)品的需求也不同。像抽油煙機這樣一些新東西,對于王師傅來說,以前那個年代是沒有的,現(xiàn)在顧客找上門要求給它做個罩子,王師傅只要根據(jù)顧客的描述就能給它設計出來。
采訪中,王師傅對記者說:“每次做好一樣順心滿意的產(chǎn)品都會很高興,因為顧客也滿意。一些林區(qū)顧客來修東西,修好回去覺得耐用,到鎮(zhèn)里就會說是我做的質(zhì)量好,這樣互相轉告,別人就會來訂做?!?br /> 家人看王師傅工作辛苦又賺不了錢,都勸他不要再做這份行當了,可他放不下陪伴了自己一輩子的鐵皮手藝,只有在白鐵皮的敲敲打打中,他才是最快樂的。他說,如果身體狀況允許的話,他想一直做到80歲,因為他最放不下的,是他的這門手藝現(xiàn)在還沒有一個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