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黑河市墻體廣告發(fā)布 黑河有東西兩源,均發(fā)源于祁連山,東源名八寶河,發(fā)源于祁連山海拔4353米的景陽嶺,呈西北走向,全長100公里;西源即黑河主流,發(fā)源于祁連山南麓八一冰川,源頭位于海拔4100米的疏勒南山,呈東南走向,全長175公里。東流的黑河與倒淌的八寶河在青甘交接的祁連縣黃藏寺匯合后,折向北流,出鶯落峽口,過酒泉金塔,匯入內蒙古境內的額濟納河,最終注入額濟納旗的東居延海(蘇泊淖爾)和西居延海(嘎順淖爾),額濟納旗是300多年前回歸祖國的蒙古族土爾扈特部的故鄉(xiāng),這里的蒙古族同胞將黑河親切地稱之為額濟納河,意為母親河。
這是一條生命之河,波濤洶涌的黑河一路劈山鑿谷,在祁連山區(qū)造就了長達450公里的世界第三大峽谷—黑河大峽谷。可以這樣說,有了黑河,才有了河西大地的富饒美麗,才有了居延海的胡楊婆娑……
祁連山的雪水是滋潤著整個居延地區(qū)萬物生長的源頭。黑河流域涉及青海、甘肅、內蒙古三省區(qū),面積14.29萬平方公里,流域內總人口142.5萬人,灌溉面積335萬畝。在其上游孕育了豐美的祁連牧場,在中游滋潤了肥沃的農田,使張掖成為中國西部重要的糧油產區(qū),以甘肅省5%的耕地產出了占全省35%的商品糧。
毋容諱言,由于多少年來對于黑河水資源缺乏科學的開發(fā)利用,加之氣候變化所致,黑河生態(tài)環(huán)境有逐步惡化的趨勢。上游來水減少,中下游用水漸增,而黑河流域的人口亦在逐年增加,致使黑河下游的枯水年增多,斷流期延長,導致地處黑河最下游的額濟納旗綠洲呈萎縮的態(tài)勢。因為來水大幅度銳減,致使西居延海(嘎順淖爾)于1961年干涸。東居延海(蘇泊淖爾)也在1973年至1986年間3次露底,變成了間歇性湖泊。廣袤的居延綠洲逐漸沙化,大片胡楊林在枯死,滿目“大風起兮塵飛揚”的昏黃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