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墻體廣告 2015年9月8日,河南濮陽,王孟義全家福。攝影前,王孟義白叟趕忙回到屋里,換上他最佳的衣服。但瘋媳婦和小慶太似乎并不太甘愿,比較別扭地被王孟義安排著。
在河南省濮陽市范縣有這樣一個三口之家:女性20多歲、男子70歲、兒子僅2歲。其間,女性為智障,4年前被男子"撿"回家,2年前生下兒子小慶太。
由于女性和小慶太都不明理,男子王孟義下地干活時,不得不將女性鎖在屋里,把兒子拴在特制的木樁上,"怕他們丟了,找不到。"
現場:2歲兒拴在門前大樹下 寓居在漏雨的土房里
9月8日是一個艷陽天,下午2時正是城里人懶散歇息的時刻,而濮陽市范縣龍王莊鎮(zhèn)陳麻口村王孟義家卻是另一番現象。
見到咱們攝影,王孟義并沒覺得栓著兒子有啥不當,僅僅笑著說:這是他兒子,2歲了,叫慶太,"拴著是怕他跑丟了,我老了攆不上(慶太的速度)。"
隨后,王孟義帶咱們觀賞了他的家,共四間磚房和一間灶房,其間位于西側的兩間灶房由他弟弟王春義寓居,剩下兩間磚房和灶房則由王孟義一家三口居 住運用。"說是磚房,實際上是土房,僅僅在外面又壘了一層磚,看上去和磚房差不多,不管是健壯仍是防雨上都和真實的磚房無法比,你看那下雨漏水的痕跡還有 呢,由于常年不清掃上面還有不少落滿塵土的蜘蛛網。"曾做過村干部的王孟義街坊白代印介紹說。
王孟義將憨傻媳婦從門外帶回院里,將其栓在灶房的門前,"相同是為了便利隨時檢查媳婦的情況,怕她擺脫繩子跑出去丟了。"
敘述:馬路邊撿回來的憨傻媳婦 4年不知其名
4年前,王孟義在陳麻口村鄰近的馬路邊,將現已饑餓難耐的智障女"撿"回家,但無論如何也問不出女子的任何信息,說話也都是嘰里咕嚕,底子聽不清她在說啥,應該是先天性的精神障礙,"都不知道冷暖的"。
以后,王孟義曾將瘋媳婦送到范縣和龍王莊鎮(zhèn)相關部門,但都沒有一個極好的解決辦法,他就持續(xù)讓憨傻媳婦住在他家里;2年前,兩人生下小慶太。"盡管我撿憨傻媳婦回家時現已60多歲,但由于種種原因,自個也一向都是光棍漢。"王孟義說。
談及憨傻媳婦的來歷,王孟義很有感嘆地說,4年了,他都沒有問出憨傻媳婦姓甚名誰、家住何方、年齡多大,僅僅估測她如今有個二十五六歲。
現狀:靠低保和2畝薄田為生仨人從未買過新衣服
王孟義寓居的三間農房里,只要灶房里安有一個小電燈,另兩間則是"一抹黑",沒有任何用電照明的東西,也未見蠟燭、油燈,只要一個弱小的手電筒。平常,王孟義一家三口黑夜睡覺的房間則更是粗陋。
一個不到10平方米的狹隘土房里,連一張床都沒有。只要幾塊門板和組合板,彼此交織搭成一張"床"。"左面這個木板是王孟義的床,平常都是他摟 著慶太睡;右側這幾個組合板通過交織搭板,上面再鋪上幾個拾來的破棉被即是一張床,憨傻媳婦就睡這里。"白代印邊說邊用手比劃著。
據白代印介紹,王孟義家共有朋友三個,王孟義是老邁,是個低保戶,每個月有100多塊錢補助;住在西面兩間房的是老二,叫王春義,右半身偏癱, 至今也還獨身,是個五保戶,平常多照料慶太;老三在外打工,一向也沒給家里聯絡。"如今紅美一家三口,就靠家里那兩畝薄田和低保戶救助日子,幾年了一向都 沒見他家添過新衣服。"白代印說。
"2013年7月,憨傻媳婦生小慶太時,她自個都不知道,咱們找了好幾個村里的醫(yī)師,人家都不情愿來接生,等咱們回來時發(fā)現,小慶太現已在憨傻媳婦的褲子里了,而她卻好像啥都不知道……慶太真命大。"王孟義弟弟王春義說。
憂慮:憂慮百年身后事 期望有人能收養(yǎng)小慶太
王孟義說,他本年現已70歲了,慶太他娘也患有嚴峻智障,對慶太也毫無親人認識,照料孩子已遠超出他的能力,不知自個百年(逝世)以后,慶太怎樣活。
除了門前那棵樹外,王孟義家的灶房和院里還各有一個小木樁。"我下地干活時,就把兒子栓在院里(木樁上);回來煮飯時再把他栓到灶房里,便利照料。"王孟義說。
當天下午7點,王孟義開端熱饅頭煮飯。此時,小慶太不斷將手指伸進嘴里。"這是餓了,別看我哥現已開端煮飯,由于是地鍋煮飯慢,真實吃飯卻通常 都要到11點。"王春義說著回身進了自個的房間,翻開熱電爐,水燒開后,他將只剩半袋的便利面掰掉三分之二放進鍋里,打爛一個雞蛋。"壞了,雞蛋壞了,有 股臭味。"王春義喃喃自語道但仍是將雞蛋放進了鍋里,不忍丟掉。
"弄個雞蛋不容易,扔了惋惜。"王春義邊說邊將這碗雞蛋面端到了小慶太身旁,一只手一勺子一勺子地喂小慶太。喂完以后,王春義進屋啃起了饅頭。
談天中,王孟義多次表明,自個年事已高,期望能將小慶太寄養(yǎng)出去,給小慶太一個好的日子環(huán)境,"這樣自個百年以后,也無惋惜了"。